白云和尚在白草寺出家,专修佛法,远近闻名。某日,下山云游,逢五个书生,一个老农夫,于是同路而行。攀谈之后,得知这几位书生都是赶赴省城参加乡试的,而老农夫则是到省城探望多年未见的姐姐。五位书生胸有儒气,侃侃而谈,皆有宰执一方之才。...
梁远博家中资财甚厚,因年轻时屡试不第,一直惦记着,年纪愈大,越是想过过官瘾,于是花了五千两银子捐了个官。刚一到任,有个姓方的老汉毛遂自荐,充当幕僚,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师爷。...
清朝的时候,山西大同有个巡抚叫汪九命,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过去的三世。他第一世是个秀才,在一座寺庙里读书。后来,他和一个妓女相好,经常把妓女带到寺庙行龌龊之事,寺庙里的和尚制止他,他不听劝阻,反而用恶毒的语言咒骂和尚,和尚们一生气,就把他赶出了寺院...
清朝的时候,保定府有个刘员外,家财万贯。刘员外有一千金,名叫刘阿雪,她年少娇美,尤其擅长吟诗作词,父母对她十分宠爱。夫婿任她自己选择,所以到了二十岁还未婚配。...
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,出自《增广贤文》。意思是:命里面要来的挡都挡不住,命里面没有的,强求也是无济于事,告诫人们什么都要顺其自然。今天,小编为大家讲一个命里若有终须有的故事。...
中国人喜欢美食,但凡是活物,首先想到的就是好吃不好吃,怎么做才好吃。天下不知多少飞禽走兽没有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毁灭,却因为味道鲜美,最终葬身于人类的肚腹之中,国人贪吃的危害可见一斑。古时候,某地有两人互为朋友,一个叫沈全、一个叫施永。...
现代生活条件好,但很多人却感慨不如以前。为什么呢?人心变了!过去的人注重礼教,讲究“三纲五常”,虽说有不少争议(尤其是“夫为妻纲”这句),但古人提倡“仁义礼智信”这一点还是没有争议的。在古代,不管是做学问,还是做生意,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做人厚道讲诚信,讲忠义,推崇见财不昧,秉性直率,虽然也有那种作奸犯科的小人,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比今天更加淳朴。...
“三日下厨房,洗手作羹汤。未谙姑食性,先遣小姑尝。”这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诗,诗中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。第一次烧饭菜。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,先遣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。今天,小编也为大家讲述一个媳妇和小姑的故事。...
民国初年,潮州府有个大富商,他的千金爱上了一个穷小子,叫阿明。富商自然看不上阿明,无奈女儿跟人家瞧对了眼,死心塌地非君不嫁。没办法,富商就想着让阿明入赘,但有个前提,先让他来家里打工,考察一番,觉得是可造之材才让他们成婚;反之,这婚事就休想再提。女儿跟阿明一商量,两人便同意了。阿明读过几年书,会算数,便被安排到账房里做工。...
河北沧州的西北村庄有这么一户人家,男人叫赵达川,妻子叫李小莲。夫妇养育了一双儿女,儿子邦文听话懂事,女儿邦妮乖巧可爱。他俩和村里多数家庭一样,种植些蔬菜,饲养些鸡鸭,家里还有一副石磨,农事之外,磨面贴补些家用。...